严守课堂礼仪 深耕文明沃土——电气与能源工程学院多维推进课堂礼仪规范化建设

发布者:电气与能源工程学院发布时间:2025-05-02浏览次数:40

全面贯彻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要求,进一步巩固学风建设成果,电气与能源工程学院自2025年4月起,围绕《课堂礼仪“十个要”与“十不准”》制度,开展系列主题班会,通过文化浸润、制度规范、实践养成三维联动,构建课堂礼仪育人新生态。

一、文化溯源:以礼仪传承筑牢精神根基

学院将课堂礼仪教育纳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自动化2202、2203班班会以“加强课堂礼仪,共筑美好校园”为主题,辅导员李双洁老师展示西南联大学生在战火中仍保持端正坐姿的老照片,对比分析当代大学生“低头族”“踩点族”等现象,提出“礼仪不是形式,而是对知识殿堂的守护”。

二、制度落地:刚性约束与柔性引导并行

各班级严格对标《课堂礼仪规范》,分层细化落实:明确禁止携带餐食、替课代签、随意进出等行为,能源2204、电气2209、电气2303等班级结合班级具体实际,深入解析交头接耳对教学质量的“涟漪效应”。由学生干部带头强调课堂礼仪的重要性,要求遵守“十个要”与“十不准”的课堂礼仪规范。电气2208班通过观看短视频重点强调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学生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动班级形成良好的风气。

在能源2301和2302班级班会上,辅导员秦四姣老师从课前的准备工作,如提前进入教室、摆放好学习用品;到课中的规范行为,如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时使用礼貌用语;再到课后的礼仪细节,如有序离开教室、与老师礼貌道别等,全方位地为同学们呈现了课堂礼仪的方方面面。

三、创新治理:构建礼仪养成长效机制

各专业,各班级纷纷建言献策。例如组织班委督查队每日“三查”:查课前10分钟到课率、查手机入袋率、查仪容仪表合格率;推行“文明积分银行”,全勤、主动答疑等行为可兑换学习资源;设立“无手机课堂”打卡制度;每周通报违规情况等。这些创新的机制目的在于规范要求,激励学子遵守课堂秩序,维护课堂秩序。

四、全员承诺:凝聚文明校园建设共识

在各班级班会上,学生签署《课堂文明承诺书》,要求学生严格要求自己,牢记班级的课堂礼仪,遵守班级秩序,课堂纪律。通过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方式共同推进班级课堂礼仪的日常化,稳定化。

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小顺指出,“课堂礼仪建设不是简单的行为矫正,而是通过文化认同激发内生动力。我们正以‘十要十不准’为纲,打造‘有温度、有深度、有态度’的课堂生态。”(文/刘婧雯  摄/许洲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