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与能源工程学院成功举办民族文化读书分享会暨“翰墨诗书汇”第12期

发布者:电气与能源工程学院发布时间:2025-05-16浏览次数:34

为深化民族团结教育,促进多元文化的深度交融,5月14日下午,电气与能源工程学院精心策划并举办了“石榴花开,共读中华”民族文化读书分享会系列活动之《穆斯林的葬礼》专题交流活动。此次活动在翰墨社区“梦想导航站”开启,吸引了众多师生热情参与。电气学院共有少数民族同学47人,涵盖12个民族,此次活动正是民族融合的生动体现。

活动开场,学院分团委副书记刘婧雯老师介绍到,本次活动以回族伊斯兰文化为核心切入点,通过深入解读经典书籍、生动展示多元文化以及热烈研讨文化内涵,致力于搭建一个开放、包容的民族文化交流平台,让不同民族的同学能够在交流中增进了解、深化友谊。

在分享环节,回族同学马如林率先登台,他从信仰与实践的独特视角出发,深入阐释了穆斯林文化的深厚内核。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回族文化的魅力,他精心准备了丰富的展示内容,详细介绍了回族女性的特色服饰以及独特的婚礼习俗。同时,他还结合《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深入剖析了书中伊斯兰文化与家族命运之间千丝万缕的紧密关联,让在场师生对回族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来自福建的回族同学郭宇腾也分享了自己的见解。他以书中的人物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宗教信仰对个体命运产生的深远影响。郭宇腾同学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和阅读感悟,生动地讲述了宗教信仰如何在人物的成长、选择和命运转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引发了大家的深入思考。

另一位回族同学邓诗翰则聚焦于书中“玉”的象征意义,展开了精彩的分享。他深入挖掘“玉”在回族文化以及《穆斯林的葬礼》中所承载的丰富内涵,并由此引发了对传统文化传承困境的深刻思考。

除了回族同学的精彩分享,其他少数民族同学也纷纷登台,讲述本民族独特的文化。土家族同学讲述了土家族热情好客的待客之道、独特的摆手舞文化以及悠久的摆手节传统;侗族同学介绍了侗族大歌这一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以及侗族风雨桥、鼓楼等特色建筑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蒙古族同学分享了蒙古族那达慕大会上骑马、射箭、摔跤等传统项目的精彩,以及蒙古族长调民歌的悠扬韵味;布依族同学讲述了布依族蜡染工艺的精湛技艺,以及布依族“六月六”歌节的热闹场景;仡佬族同学介绍了仡佬族独特的茶酒席文化,包括茶酒的种类、制作工艺以及在社交场合中的重要地位。这些多元文化的讲述,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让师生们仿佛置身于一场民族文化的大观园中,领略到了不同民族的独特风情。

此次活动以《穆斯林的葬礼》为文化主线,巧妙地串联起了回族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传统与现代碰撞下的文化存续议题。它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更增进了同学间的团结情谊,让来自不同民族的同学在交流中感受到了彼此文化的独特魅力,充分体现了民族融合的美好景象。(文/吴梦  摄/徐阳)